吉大校報主任季洪濤來我院做主題講座
2017-10-30閱讀次數(shù):
編輯:大學生新媒體中心
關于新聞寫作,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10月18日恰逢十九大的召開,學院黨委宣傳部有幸請到了吉林大學校報編輯部主任季洪濤老師為我院師生進行了“關于全媒體新聞采寫基礎的主題培訓”講座,季老師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個人的親身經(jīng)歷為我院師生呈現(xiàn)了一場知識的盛宴,我院各單位新聞信息員、師生代表共百余人聆聽了本次講座。
季洪濤老師的講解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一、全媒體時代的輿論環(huán)境。針對新聞著重的受眾、事實、信息、時效、傳播五個方面,季老師提出好的作品要具備關聯(lián)性、實用性和趣味性。又以毛澤東《百萬雄師過大江》為例,向我們闡述了什么是好的新聞稿。二、新聞作品的分類與采寫。季老師從文體分類和修辭技巧開始講解,并引用原《人民日報》總編輯梁衡的話:“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事實。”,他還講到新聞的采寫本質是溝通,無論是新聞性話題還是特別性報道,我們都需要自己去挖掘熱點,從而寫出獨具特色的新聞稿。三、新聞寫作的質量。如:新聞的種類與標題的重要性;消息、通訊、評論的寫作技法;淺談新聞稿件修改;提高文字表達素養(yǎng)。
季洪濤老師還具體提出以下幾點:1、在全媒體飛速發(fā)展時代的機遇與挑戰(zhàn);2、媒體的本質與特點:如今主體的轉變,使新聞從原來的農(nóng)業(yè)方面發(fā)展至當今的每一個人體,我們接收新聞,也在傳播新聞。3、媒體變革深刻影響著輿論環(huán)境。習主席針對當下新聞工作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在哪,重點就在哪。”,他也對新媒體工作下達指示,要求加大力量投入,務必掌握輿論戰(zhàn)場的主動權,而作為這一代網(wǎng)絡原住民的我們,更應當擔起重任。
季老師針對我們大學生的現(xiàn)狀提出了“識四淺,反三氣”的要求,即杜絕淺閱讀,淺文字,淺交友與淺思考,反對新聞寫作中的呆氣,俗氣與萌氣,呼吁我們當代的大學生,應當注重回歸文化本位,涵養(yǎng)文化氣息。
也許“新聞”會被“技術”拖著往前奔,“學界”被“業(yè)界”甩了幾條大街。也許渠道會變,但“新聞永遠不死”。那么新聞采寫的源頭活水是什么呢?季老師給出以下幾個方面:大學管理活動、學生校園活動、教職員工活動和利益相關者活動。針對如何進行采訪,他強調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是采訪中的關鍵要素,切記采訪的問題先容易、后困難;先外圍、后核心;并通過他親身對黃大年教授采訪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采訪的真諦。
通過季老師的的詳細講解,我院師生對全媒體時代的發(fā)展充滿信心,加深了我院師生對新聞采寫及對全媒體時代新聞的了解,激發(fā)了我院師生對輿論宣傳的熱情。
季洪濤:吉林省高校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長,長春市記協(xié)副主席,巜吉林大學報》主編,法學博士。